針對中國的光伏組件產業,國內外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論調。一些國內專家認為,“中國的太陽能企業其實在給外國人打工”;而在太陽能發電發展很為迅速的德國竟有人驚呼:“政府補貼的錢都進了中國企業的腰包。”
這兩種看似矛盾的說法都反映了中國光伏產業很大的一個困境:兩頭在外。
從原料金屬硅到具有實用價值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光伏產業大致由四個環節構成,環節中產品和利益的流動,組成了整條產業鏈,而在太陽能發電的產業鏈中,中國恰恰缺失了開頭的提純技術和收尾的市場普及這很關鍵的兩個大頭。
技術落后、內需市場不足,是制約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的兩大瓶頸。專家建議,國家應適當控制太陽能利用成套生產線的進口,加大對太陽能產業的研發投入,鼓勵企業自主創新,落實政策啟動國內市場。
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崔容強所長認為,我國雖然已經將光伏產業正式納入國家能源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但與德國、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已經將太陽能利用納入能源儲備戰略比起來,我國政府對太陽能利用的重視程度還是不夠。
轉載聲明:本文由
太陽能支架廠家-三維鋼構整理發布
轉載請注明來源:http://m.citfund.cn/xinwendongtai/xingyexinwen/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