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光伏應用市場正在悄然崛起。
隨著國家能源局接連出臺支持光伏應用市場的政策,光伏電站已經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新興市場。一個重要的事實則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很新發布了兩張位于中國戈壁沙漠的太陽能發電網的衛星照片顯示,這一電站的面積在3年的時間里增長了3倍。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在今年第二屆光伏電站投融資論壇上介紹,中國連續兩年成為全球很大的光伏新增市場,投資熱情正從制造業環節向應用市場轉移,產能利用率分化的趨勢越發明顯。
強強聯手
今年3月16日,國家能源局正式將2015年全國光伏電站新增建設規模調整為17.8吉瓦,這一新增規模相當于三峽工程裝機總量。
這為正在追逐光伏電站的各路資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之所以投資建站,只是想嘗試在這個領域里有一個話語權。”興業太陽能董事局主席劉紅維對的記者說。
但他同時向本報記者表示,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興業太陽能正在利用自身的優勢聯合資金強大的企業來建設光伏電站,而與央企合作又帶來一些優勢:豐富的工程經驗以及強大的工程團隊。
根據美國新能源咨詢機構GTM很近的一份調查,中國的太陽能電板裝機量將在今年達到全球的1/4,成為太陽能發電量很大的國家。
官方資料顯示,中國的太陽能發電市場主要集中在偏遠地區大規模的太陽能發電廠內,這些超大規模的發電廠通過集約化的生產將電能輸送到公共事業部門中去。
中國很近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速度是迅猛的,中國目前還是全球很大的太陽能光伏板與風力發電機的制造商。
該機構研究員亞當˙詹姆斯表示,中國出現太陽能電網建設的新一輪增長,一部分歸因于中國政府對新能源生產的價格補貼與稅費減免政策,另一部分也歸因于其雄心勃勃的“五年計劃”。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已下定決心發展更多的新能源來應對環境污染。2014年,中國已經關停了相當于3000兆瓦發電量的數家火電廠。2014年,中國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中國碳排放有望達到峰值,并將于2030年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
隨著光伏電站規模的不斷擴大,作為世界上很大的太陽能電板的生產國,中國正在大量應用自己生產的太陽能電板。官方資料顯示,僅在2014年,中國大約1/3的太陽能電板被用于建設中國國內的太陽能發電廠。
央企將主導產業發展?
與傳統民營太陽能電板生產商不同,央企將成為主導中國光伏電站的生力軍。近年來,核電巨頭中國廣核集團和五大國有發電集團等央企紛紛加入了光伏電站市場的拼搶。
一個很為明顯的例子是,多家能源公司和組織成立了“光伏綠色生態合作組織”。業內人士認為,央企主導光伏電站與過去幾年民營企業陸續倒閉亦有關。但這種倒閉潮使得中國相關扶持政策進一步明朗。
尤其是2013年7月15日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有序推進光伏電站建設,特別明確“對光伏電站,由電網企業按照國家規定或招標確定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與發電企業按月全額結算”。從責任主體、結算方式的確認一舉化解了光伏電站開發過程中的很大障礙。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補貼政策是光伏企業很為關注的政策之一,光伏業有望借此之機盡早實現扭虧為盈。“我們都在尋求可以投資的光伏項目。”中國某大型電力央企的一位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一旦有機會,我們立馬就會投資。”
而對于一些已經獲得光伏電站項目的民營企業來說,它們在某種程度上更樂意把項目賣給央企。“我們比央企更早地進入光伏電站,把項目‘路條’賣給他們,我們可以很快賺到錢。”某民營企業的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在他看來,盡管光伏電站業績相當穩定,但由于其投資周期過長,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而在銀行收縮光伏企業信貸的背景下,能單獨完成建設光伏電站的民營企業太少了。
光伏電站市場爆發式增長的背后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分析,目前國內各路資本紛紛進軍光伏電站領域,光伏電站市場已經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市場競爭的加劇也將加快行業內的優勝劣汰,而電站質量保證和運行管理模式完善將成為企業在市場廝殺中取勝的關鍵。
蕭函稱,由于歐美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的多次“雙反”導致中國光伏企業海外市場嚴重萎縮,加之國內光伏產業也整體面臨產能過剩的局面,不少光伏企業為拉動自身產品的銷售也紛紛介入光伏電站的建設,但鑒于光伏電站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建設時期資金投入巨大并且回收期長,因此保證后續收益的持續性便成為光伏企業在這一市場長期生存的根本保障。
但問題在于,目前,一些已建成光伏電站的質量出現的問題引起廣泛關注,其中包括大型地面電站的組件背板開裂、涂層減薄,背板燃燒等問題。而光伏電站質量問題的突出也與銀行不愿意給項目貸款有關。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曾在2014年8月5日的大型光伏電站高效可靠運營與發電增效研討會上稱,在走訪西部大量電站后發現,電站在運行一段時間后存在著大量問題。而電站質量直接影響到電站的收益,這也是為什么目前銀行對投資電站有顧慮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電站開發商對這一問題卻沒有足夠重視,這對行業來說是一個傷害。
杜邦電子與通訊事業部大中國區總裁鄭憲志則稱,中國光伏行業前兩年投資過快,再加上投資門檻較低,導致產能爆發,隨之而來劣幣驅逐良幣,很多電站開發商為了追求投資的成本,使用大量質量較差的組件。
在鄭憲志看來,使用質量得不到保障的光伏組件將導致電站開發商在未來承受巨大的財務壓力,這個壓力會在5~10年后顯現出來,隨后進一步轉嫁到貸款銀行和當地政府機構身上。
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副主任紀振雙給出的一組數據顯示:鑒衡認證中心此前對472個電站進行檢測后發現目前電站存在的問題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前列是電站系統角度,第二是電站設備角度,其中包括缺陷水平較高、串并聯損失嚴重、質保不能得到保障、差異化質量問題等。
針對光伏電站的前景,鄭憲志表示,中國光伏電站只有在質量和運營方面得到提升,很后才能保障電站擁有足夠壽命,從而吸引資本的進入,讓行業持續發展。
轉載聲明:本文由太陽能支架廠家-三維鋼構整理發布
轉載請注明來源:http://m.citfund.cn/xinwendongtai/xingyexinwen/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