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追趕鄰居中國,莫迪在去年秋天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太陽能發電計劃,計劃在2020年之前安裝100GW的太陽能發電設備,是印度現在太陽能發電能力的30倍。
來自克利夫蘭的研究機構能源經濟與財務分析研究所(IEEFA)及印度能源分析公司Equitorials的一份報告指出,對于太陽能飆升這一現實,印度有能力媲美中國。
不過,這份名為《印度電力行業轉型》的報告亦指出,截至今年6月,印度只安裝了4GW項目,進度緩慢得令人意外。這給諸多赴印度投資的中國企業提了個醒,抓住莫迪對太陽能的狂熱固然重要,同時也要多一些謹慎。
分析公司Bridgeto India的高級咨詢經理Jasmeet Khurana估計,印度到2022年的安裝量僅能達到計劃的一半左右。他認為,影響印度太陽能實際安裝量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協調中央和地方,還要克服土地和融資困境以及電力部門改革。
印度政府決定改善全國能源結構,向可再生能源發電轉型。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940億美元的投資總額。
包括協鑫、天合光能、晶澳、海潤光伏等許多中國公司在內的全球諸多企業都準備去印度分“蛋糕”。就在上個月,日本軟銀集團攜手鴻海精密、美國SunEdison等宣布進軍印度。
然而,就在大家都滿懷熱情去印度搶“蛋糕”的時候,已有先到者開始遭遇不一樣的挑戰。
江蘇一位光伏企業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透露,日前印度東部比哈爾邦的一個小村莊發生了一些盜竊案,用于儲存太陽能電力的蓄電池“失蹤了”。蓄電池是離網太陽能發電站中很重要的部分,沒有了蓄電池,離網太陽能發電系統就無法工作。
對于光伏淘金者來說,還有一個無法忽視的風險。在相當多數迷信的印度農村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太陽能發電板會“克死”村民視為神的牛。“神”有危險,試問誰還會接受太陽能這個“外來者”。流言也成為阻礙投資者們在印度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印度Welspun能源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維尼特˙米塔爾表示,印度政府現在要做的就是為投資者們解決后顧之憂,如何提高民眾的認知水平和贏取信任是很棘手的問題。
除了上述挑戰,美國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首席執行官休斯在不久前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如果印度沒有規劃更多光伏電站建設土地,并確保公用設施有途徑購買到清潔能源,那么印度達成可再生能源目標將會很困難。
在印度某些邦,光伏電站項目在財務上的可行性還存有疑問。“雖然我很欣賞印度政府的決心,不過在這種情況下投建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非常困難。”休斯對彭博社表示,只有在保證建設用地、完成融資和達成電力購買協議之后才會開建電站。
中國企業在印度光伏市場曾一度占到60%的份額,這讓印度政府無法不重視中國企業的存在。為鼓勵中國光伏企業入印,印度政府表示將給予優先支持政策,提供土地等配套條件,在工業園區內消除對中國企業的歧視性待遇,解除土地融資等后顧之憂。
在莫迪總理今年5月訪華簽署的21項合作協議中,以太陽能、光伏為代表的能源合作也成為一大亮點。其中,中印光伏產業園也被提上了合作議程。
界面新聞記者獲悉,協鑫集團與印度阿達尼電力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協鑫集團與阿達尼集團將在印度市場就環保綠色能源、油氣物流和光伏產業三大領域展開大規模的戰略合作。
另一知名公司晶澳太陽能執行總裁謝健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說,正在尋找在印度設廠投資機會,各種測算、商業計劃已在進行,會優先考慮入駐中印光伏產業園。
一些分析師同時提醒,購買太陽能電力的大多數印度國有配電公司的不良財務狀況、光伏電站項目用地審批進展緩慢、印度市場魚龍混雜、部分殘次品冒充中國的正規光伏品牌間接打壓了中國制造等問題,都將對中國企業參與印度太陽能計劃形成威脅。
盡管面臨著巨大的落差,但樂觀者還是用中國的例子來進行自我安慰。他們認為,在大力發展光伏及應用上,印度將會重走中國的成功之路。IEEFA說,中國在2011-2015年間太陽能安裝量的提升令全球光伏業印象深刻,尤其是令一些從中得益的企業感到狂熱。
形成有力佐證的就是中國在光伏應用安裝上的一串數據:2011年2GW、2012年5GW、2013年13GW。2015年,中國再次提高目標至17.8GW,僅在一季度已安裝5GW。
正因為有了這個學習的榜樣,該報告表示,有了世界各地光伏企業的蜂擁而來,中國奇跡同樣有可能會在印度發生。
轉載聲明:本文由太陽能支架廠家-三維鋼構整理發布
轉載請注明來源:http://m.citfund.cn/xinwendongtai/xingyexinwen/122.html